查看原文
其他

一封求援信递到了中南海,周总理亲自拍板,这地方才结束了靠“担水妹”吃水的历史……

微姐 柳州晚报 2024-03-19










从源头一路溯源,历时半年的采访之旅,犹如在阅读一部流淌在粤桂黔大地上的史诗。在柳江源头,我们轻捧第一潭水尝了一下,水是淡的。当我们在柳江奔流入海处,再次尝了一口海水,味道亦淡亦咸。

淡也好,咸也罢,都是河流的纯粹。

这份纯粹,让我们更深刻感知一条河流的存在。它,从时间深处破壁而来,如今依然在书写传奇。
上篇提到,为了解决澳门“口渴”的境地,一封求援信抵达了中央。经一个人的亲自“拍板”,澳门得以解燃眉之急。

这个人便是周恩来总理。批示的内容是什么?为何这一江活水一供就是60年?


一江碧水连血脉


从珠海向澳门供水的管道之一
8月24日,我们在寻访磨刀门水道时,途经中珠联围海堤附近的一座小桥时,被桥两侧悬挂着的两条直径1米以上的大管道给吸引住了。

“这么大的管道做何用?”我们边说边停车下车查看。

从竖立在桥头的牌子上,我们找到了答案——原来这两根大管道,是给澳门供水的供水管。

澳门供水管线桥

珠海水务环境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副主任林琳告诉我们,珠海从1960年3月8日起正式给澳门供水,至今已有60多年。

澳门特别行政区,位于中国南部珠江口西侧,是中国内地与中国南海的水陆交汇处,毗邻广东省珠海市。澳门的地理环境三面环水,一个连陆岛和两个孤岛都被海水包围起来,缺乏淡水。

8月24日下午,在林琳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给澳门供水的竹仙洞水库。水库建在竹仙公园内,虽是公园,但已不对外开放。水库建在一个山窝里,由大坝和三面山体围成。通过无人机的空中视角,可发现整个水库呈三角形,大坝就像是三角形的底边。

竹仙洞水库


库区风景宜人,水面碧波荡漾。在水库靠山一侧位置的水面上,有一座小岛,四周种有棕榈树。珠海向澳门供水60周年纪念馆就建在这个小岛上。

解说员在讲解珠海向澳门供水的历史

在岛上,纪念馆讲解员黄佩温向我们讲述一段珠海向澳门供水的历史——
20世纪60年代以前,澳门主要靠收集雨水、地下水和雨季抽取青洲河淡水作为供水水源,但无法满足用水需求。那时的澳门人,只能依靠数十艘水艇,每天轮流到珠海湾仔银坑装水,运回澳门,然后由担水妹挨家挨户去送。1958年至1968年10年间,澳门曾4次停水,累计长达457天。特别是1958年,因为持续干旱,澳门被咸水完全包围,从井里打上来的水都是咸的,3000多口水井基本不能饮用。澳门政府修建的大水塘也见了底。
珠海向澳门供水沙盘展示

当时的澳门居民,不管有钱的,还是没钱的;也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无淡水可饮。

水是生命之源,缺水的澳门,为了生存,为了发展,只得向内地请求支援供水。

1959年,澳门知名人士何贤、马万祺等人,以澳门中华总商会的名义致函广东省人民政府请求援助。

虽然那时澳门与祖国内地被人为分开,但天然形成的陆海联系,中华儿女之间的感情纽带,是永远也割不断的。

澳门中华总商会写给珠海县请求给澳门供水的信函

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铸向党中央汇报了这个情况,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同意立即部署建设对澳门供水工程。当时的中山县为此成立工程指挥部,从全县25个公社抽调4000人,扛着红旗开进了珠海湾仔竹仙洞水库建设工地。

当时为了加快工程建设,澳门也有部分居民参加了建设竹仙洞水库的义务劳动。与竹仙洞水库同时建设的还有银坑水库,这两座水库在没有成为供澳门水源之前,已建设过一次,有点坝基之类的基础,因此建起来比较快,到20世纪60年代初,这两个水库就建成了。

1960年3月8日,总库容240万立方米的竹仙洞水库建成投入使用。这天,随着放水的闸门缓缓启动,清冽的淡水通过管道和明渠流进了澳门,岛上一片欢腾。同月4月,总库容168万立方米的湾仔银坑水库竣工。从此,澳门同胞坐在家中就喝上了内地的优质淡水。而辛苦的担水妹,也就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此后,为根本解决珠澳两地用水问题,从1984年起,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和珠海市合作兴建珠海对澳门供水工程,将珠江水从西江磨刀门水道引至竹仙洞水库后,经输水管道直供澳门青洲水厂。

随着澳门的发展,用水需求不断提高,珠海市对澳门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原水供应保障工程。到2019年9月,珠海对澳门供水第四管道正式通水。

“对澳门供水能力已达到每日70万立方米。”林琳告诉我们,目前珠海共有4条供澳原水管,平常每日供应澳门26万至27万立方米左右,也就是说目前珠海对澳门的供水能力,已达到了澳门用水需求量的2倍多。

珠海历年对澳供水情况表

珠海历年对澳门供水情况表显示:从1960年3月8日,竹仙洞水库开始向澳门供水起,60多年来,珠海向澳门供水逐年增加:20世纪60年代每年向澳门供水只有300万立方米,到2018年供水已超过1亿立方米。

源头活水供澳门,一供就是60年。水到之处,人心温润,这不仅是内地和澳门共同奋斗的结果,更是两地唇齿相依的深厚情谊。



饮水思源的8亿元大工程
今年7月,我们在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采访时,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宣传科长陈杨告诉我们,澳门特区政府为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提供8亿元的资金支持。

当时对澳门援建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我们还不是很理解,直到到了珠海,我们才知道,这源于我们同饮一江水:澳门依靠珠海供水,珠海向澳门输送的水来源于西江,而流经大藤峡水利枢纽的水,则流往西江。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是珠江流域关键控制性枢纽。工程任务为防洪、航运、发电、水资源配置和灌溉等综合利用。其中水资源配置方面,对珠海和澳门来说,都至关重要,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可将补水压咸响应时间由原来的10天缩短至3天,构筑起珠澳供水保障第二道防线,有力支撑粤港澳大湾区供水安全。

由此可见,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保障澳门、珠海供水安全专项规划中确定的流域性控制水资源工程,对保障澳门与珠海供水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从全流域层面上解决澳门、珠海供水安全的长效之策。

澳门特区政府援建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8亿元,是饮水思源的壮举。



一桥飞架闪耀“柳州元素”
港珠澳大桥,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全长55公里,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被媒体称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它宛如一条巨龙横亘在海面。

港珠澳大桥

8月24日、25日,在珠海采访时,我们多次驾车从港珠澳大桥附近经过,虽不能上桥感受大桥魅力,但远远望着大桥的雄姿,也能一饱眼福,更被大桥上闪耀着的诸多“柳州元素”倍感自豪。

据媒体报道,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建设,共使用了5.23万余吨的柳钢产品,占港珠澳大桥用钢总量的1/8。

还有整个港珠澳大桥工程,80%以上的桥梁橡胶支座都是由柳工欧维姆提供的。安装了柳州制造的隔震橡胶支座,桥梁能抵抗16级以上的台风,应对多种恶劣气候灾害带来的影响,堪称大桥的“定海神针”。

此外,总部位于柳州的广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还中标建设港珠澳大桥澳门口岸管理区境内停车库工程,总建筑面积180835平方米。

一桥飞架港澳,天堑变通途。作为大国重器的港珠澳大桥,闪耀着诸多“柳州元素”,彰显了柳州制造的雄厚实力,更是柳州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体现。



大河奔流终入海
水是生命之源。千百年来,我们祖祖辈辈择水而居。

今年3月15日,我们从贵州省独山县百泉镇里腊村的柳江源头第一潭开始探访,脚步遍及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榕江县、从江县;区内的桂林市、河池市、来宾市、贵港市和梧州市,市内的三江侗族自治县、融安县、融水苗族自治县、柳城县和鹿寨县等,还有广东的肇庆市、江门市和珠海市。

到8月24日,我们来到九曲柳江千里行的最后一站广东珠海市,望着江水从磨刀门水道平静地汇入大海,心中感慨万千 。

这次探访历时半年,行程长达1万多公里。从山区到都市,一路变化巨大:有文化的不同,有经济的差异,无不让我们大开眼界。我们见证了江河文化的壮丽和神奇,理解两岸人民为保护水源所作出的牺牲,也感受到了绿色发展的潜力和活力。

从贵州独山县九十九潭冒出的柳江水,一路奔流,汇入都柳江、融江、黔江和浔江,再汇成西江,最后在珠海汇入大海的怀抱。

查看珠江水系入海示意图,可发现珠江水系有8个主要的入海口,从西到东依次为崖门、虎跳门、鸡啼门、泥湾门、磨刀门、横门、蕉门和虎门。其中虎跳门、鸡啼门、泥湾门、磨刀门和横门这5个水道主要流淌着西江水,而磨刀门是西江最主要的出海口。

3月17日,我们来到柳江源头第一村里腊村时,恰是春天,一栋栋民居周边开满了金灿灿的油菜花。8月24日,我们到达西江出海口(也是柳江出海口)珠海市斗门区磨刀门水道,已是秋天。周围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城市的繁华已触目可及。

西江出海口水域

在独山县九十九潭,我们手捧潭水,亲尝一口,冰凉的潭水,沁人心脾。在珠海市斗门区西江出海口磨刀门水道边上,我们再次手捧起江水,抑或海水,再次品尝一口,亦淡亦咸。

“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独山县百泉镇里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陈应龙告诉我们,这几年,村里重点发展香菇种植。其中百泉镇重点引进的贵州黔南东磐智能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年产食用菌2000万棒香菇种植示范基地项目就落户村里。平时可为村民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采菇旺季时会增加到200多个,每月15日就能拿到工资。如果不愿到基地工作的村民,还可以免费使用基地的大棚种植香菇,并且公司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和回收香菇成品。

在西江出海口磨刀门水道边上的中山市坦洲镇安益围。这里借助源源不断的西江水源,建有一800多亩养殖场。养殖户雷先生称,每年养的鱼,主要用于出口,年收入可达数百万元。

位于西江出海口磨刀门水道边上的水产养殖场

作为西江入海口城市珠海,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已由曾经的边陲小镇建设成为如今的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有着“浪漫之城”的称号。2023年《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上,珠海再次被评为二线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广东自贸区横琴片区、十字门金融区、金湾国际航空枢纽让珠海的城市地位愈加显要,在《中国城市海外影响力分析报告(2022)》上,珠海获得“商务吸引力领军城市”称号,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一江水,连三地;黔桂粤,共发展……

有人问我们,九曲柳江千里行,如此舟车劳顿、风雨兼程,值得吗?

我们扪心自问,历时半年,跋涉1万多公里,不过是为了一份记者的坚守——探寻我们的生命缘起何处,知道我们的脚步迈向何方,当然值!

往事越千年,在山与海的怀抱中,九曲柳江奔腾不息向东而去。

这条承载着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河流,滋养着沿岸生生不息的万千血脉。而受她滋养的人们,一代又一代的,矢志不渝守护着这一方水土。

人与河的关系,在这里被重新定义。

如今,与这片土地相融的水,因流经不同地段而名称各异,但对于我们来说,她的名字早就刻进了我们的呼吸与血脉,谓之——柳江。

(本系列报道完)



“柳州1号”视频号今日关注↑↑
同问题不同答案?!

阅读推荐

持续暴涨!有人火速变现33万元,不少人连夜出手

有抖音的注意!警方紧急提醒!



来源/全媒体记者 李广西 李书厚 梁莎莎 宋美玲审核/宿富敦 编辑/林喆 校对/刘慧

本文为柳州日报社原创作品,未经同意严禁转载

新闻爆料电话:18977221234;推广合作联系方式:13877213344(微信同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